一家人变职场“骗子”,《寄生虫》揭露职场最容易忽视的细节
来源:八方锦程    更新时间:2020-03-25

韩国电影《寄生虫》获得92届奥斯卡之最佳导演奖、最佳原创剧本奖、最佳国际影片奖等四项大奖,再次成为了社会大众的关注热点。

 

 

【01】

一家“造假”混入上层,尽显人性贪婪

 

故事的开始,从一个与地面平行的地下室窗户开始。

 

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的一家四口,都是无业游民,靠着折披萨盒赚取生活费,躲在半高的厕所链接邻居的wifi,蹭着街道除虫剂试图居家杀虫却被熏到,呵斥着时不时有醉汉在窗边小便……

 

儿子大学朋友介绍给一富人家庭当家教,生活窘迫迎来“好转”。儿子通过伪造证书成功任教。通过儿子的介绍,女儿以“艺术疗愈师”的身份融入了这个大家庭;通过女儿的介绍,父亲“夸大”驾龄成为富人家男主人的司机;通过父亲的介绍,伪造“家政公司”并陷害前女佣,母亲也成功进入这个家庭,开始一家人“寄生虫”生活。

 

影片中段,一家四口发现了前女佣的地下室秘密,一个“寄生”四年、嗷嗷待哺的丈夫。狂欢之夜,大雨滂沱,成为一家四口回归现实的“拐点”,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。

 

富人体会不到穷人的苦,穷人也无法感受富人的甜。在一场生日宴上,矛盾冲突到了高潮,最终四死、两伤、一逃。

 

【02】

这是一些“不真诚”的《寄生虫》

 

《寄生虫》对比夸张,却是现实的“高仿”。

 

影片给悲剧铺垫了一个现实主义行为动机:“造假上位”,假的学历、假的履历、假的职业,假的狂欢、假的美好,假的逆袭……充斥整个影片。这与职场上通过“造假”获得更好的职位、更高的薪酬走向成功的行为大同小异。

 

今天,我们就从雇佣风险的角度,看《寄生虫》所描述的“假象”:

 

1、学历、学位

 

学历造假是影片中出现的第一类造假行为。

 

 

当儿子拿着伪造的学历证书时,并表示:“这不算伪造文书或者犯罪,我明年就会考进这所学校……我只是提前拿到了在学证明而已。”以及影片中提及到的女儿毕业于“伊利诺州大学”应用美术专业,均属于学历造假。

 

2、工作履历

 

女儿以“艺术疗愈师”成为美术家教,谎称海外工作经历;父亲早期开蛋糕店,倒闭后成为出租车司机,在雇主面前谎称拥有“30年驾龄”;为母亲“捏造”供职公司名称、入职时间、职位名称等履历内容,获得了offer。

 

【03】

《寄生虫》寄主:盲目自信,忽视背调

 

在影片中,雇主曾多次表达了“你是介绍的,不需要看资料”、“不是熟人推荐,我无法信任”等场景。

 

 

从合理化的角度来看,寄生虫选择“有机可乘”的对象,更多可能是个体雇主或中小型民营企业,这类较为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的雇主。

 

首先,雇主对雇前背调重视度不够,直接舍弃背调安排候选人入职,大大提高了雇佣风险发生的概率。

 

其次,“寄生虫”刻意“美化”其个人简历,捏造、夸大、隐瞒其个人履历信息,雇主作为掌握信息较少的一方,便处于一个“信息不对称”的用工场景中,从而面临巨大的用工风险。

 

对此,雇主个体或中小型民营企业该如何做好学历学位、工作履历的核查呢?

 

1、学历、学位造假的风险防控建议如下:

 

通过官方系统或毕业院校核查学历信息是否真实,通常包括学校名称、入学时间、毕业时间、专业名称、学历层次、学习形式等,核查范围为大专及以上最高学历:

 

(1)检查证书的个人信息与身份证的个人信息是否一致;照片处是否加盖学校钢印。(2)检查证书的编号:国标代码、办学类型代码、年份(毕业年份)、培养层次代码、毕(结)业证书编排的序号等;(3)正规毕业证书的下方一般会附有学信网官方地址。(4)学习时间与学制、毕业时间与发证日期是否相吻合。(5)国(境)外学历学位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的是否真实存在。

 

2、工作履历造假的风险防控建议如下

 

通过对候选人前雇主HR部门和直接主管的访谈,核实候选人的工作履历情况,在调查内容设置上,可以分为以下三种:

 

(1)常规化调查:供职公司名称、入职时间、离职时间、职位名称、离职原因;

 

(2)深入化调查:常规调查+上级职位和上级姓名+最后薪资+劳动争议、违纪违规、竞业协议、培训协议、是否适合再次雇佣;

 

(3)定制化调查:合规审计、委托第三方背景调查机构开展。

 

除此之外,对求职者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,核查项目还可涉及到:身份信息核查、个人风险核查、专业资格核查、工商注册核查以及评定人岗是否适配的工作评价访谈等。企业根据职级、岗位性质等进行差异化对待。如民营企业偏重一些重要岗位,如财务、高级管理人员、掌握关键信息的技术研发员等岗位开展背调工作。

 

【04】

《寄生虫》揭露:假的真不了

 

《寄生虫》对“职场”的描述,是在说:假的成不了真的。

 

即使故事的结尾,或许过于残酷,过于真实。

 

一方面,造假的求职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。另一方面,将雇主因没有做好背景调查,所带来了不可预见的损失,赤裸裸地展现给观众。在现实职场中,求职者、用人单位因造假而各自承担着必要的损失与后果。

 

【最后一句】

 

谎言与悲剧,诚实与喜剧。

 

这个“不真实”的故事中,最“真实”之处,在于结尾:

 

勤奋着,努力着,一步步向前,真实的生活着。读大学,努力工作,有朝一日买下那栋房子,把父亲从寄生生活中接出来,一家人真正的成为房子的主人,享受阳光。

 

侥幸着,半舍弃,一直维持现状,真实地活着。依然是那个与地面同高的窗户,念着“在那天来临之前,请好好保重……”。

 

最后的最后,对于《寄生虫》描述的职场,你的理解是什么呢?

 

-End-

 

本文系八方锦程原创,版权归八方锦程所有,如需转载,请联系小八。

×
kefuerweima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