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车杀人案嫌犯恶行累累,曾隐瞒吸毒和精神病史入职……
来源:    更新时间:2023-05-10

近日,一则新闻让大家陷入了沉思。

 

5月4日,一名27岁的男乘客在K435次列车上被一男子持刀杀害。目击者称作案者使用长达18厘米的,在4车厢和5车厢的连接处将男乘客捅伤。男乘客因抢救无效,约40分钟后身亡。


根据最新的事件进度,路警方公告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,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。

 


image.png
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 

事件一发生,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。大家纷纷谴责火车站,认为该加强安检。随着案件细节披露,社会舆论更多集中在行凶者身上。

 

行凶者曾被隐瞒吸毒和精神病史入职

 

记者了解到,嫌疑人贺某华是重庆长寿人,2017年曾经持刀伤害工友,并且有吸毒史和精神疾病史。司法材料显示,贺某华2017年伤人后,警方曾对其进行精神疾病鉴定,发现他患有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,伤害工友时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。


image.png

 

法律所称的完全刑事责任能力,指行为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精神正常,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。


此外,贺某华还在2014年和2017年曾两次持刀伤人,在2010年和2011年曾两次被强制戒毒。

 

从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2019年曾作出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:

 

2017年3月,贺某华进入重庆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,并被派往重庆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从事车间工作。2017年4月26日早上,贺某华将正在汽车配件公司处上班的员工敖某刺伤后逃离现场。该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在法庭上称,贺某华入职时故意隐瞒其吸毒史、犯罪史及精神病史,在其精神病治疗期间进入该公司,其行为造成了严重危害。

 

如此恶行累累的员工,企业却没有核实便招聘入职,最终导致恶性事件再次发生。

 

从过往的行为来看,贺某华对社会而言,是一个定时炸弹,随时都可能爆炸。

对于企业来说,贺某更属于一种风险炸弹,让企业的人、事、物遭受巨大的损失。


学会甄别应聘者的信息可防风险

 

在职场中,少数的应聘者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,试图隐瞒、夸大、捏造自己的求职信息,让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“有利地位”。

 

于是在招聘过程中,HR大多会遇到这几种情况:

 

l延长工作时间

l虚高职位

l隐瞒记录

l学历造假

l资格证造假

l网贷逾期记录

l存在竞业限制

……

 

如此种种,HR一旦没有核查出来,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,如法律风险、成本风险、职业操守风险、胜任力风险等。

 

HR该如何甄别候选人?怎么知道这个即将入职公司的候选人是信息真实、能力匹配、品德良好的人?

 

过去,企业对录用员工流程大多是“通过面试后入职”,员工只要提供相关的学历证明、离职证明即可,但企业这样的防范风险能力远远不足。随着用工风险防范意识增强,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开展入职前背景调查,甚至委托专业背景调查机构来执行调查。


从背调内容来看,HR除了需要关注以上履历方面的信息核查,还需重点关注候选人是否存在等,通过权威数据库,核实候选人有无违法行为记录,规避、吸毒史的人员钻漏洞,蒙混入职。


在上则事件中,行凶者贺某华便是因为企业没有核查,隐瞒了吸毒史和精神病史而顺利入职。即便应聘者提供了求职信息,企业也负有在员工入职企业前对其开展信息核实的责任,通过官方数据源核查到员工存在吸毒史、犯罪史,从而把风险挡在入职前,不诱发后续其他损失。


image.png


从开展背调的对象来说,不仅是中大型企业需要做背景调查,小企业、初创企业更需要通过背调来甄别“对的人”,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。而密集型企业,能通过背调能够帮助企业规避人员频繁流动所带来的用工风险。


从被背调的对象来说,不只是针对少数岗位开展背景调查,如中高层岗位、核心敏感岗位,更重要的是基层员工的普查,快速、高效应对来自大多数员工的雇佣风险。


在这里强调一句:背景调查要因时制宜,因岗而定,才能全面抵御员工带来的风险。有的应聘者表面上说的“天下无敌”,没仔细核实很难看出来,以至于他们“出事”时,大家无比震惊。


社会事件看职场,以大局视角发现问题,思考更全面;职场映射社会面的某些问题,通过背景调查,以有效方法减少部分职场不良行为与现象的发生。


×
kefuerweima01